
時間:2020-03-31 13:42
阿里巴巴集團和亞馬遜都是零售和技術領域的創新者,從產品搜索和支付的便捷性到分類廣度和快速交付,技術在不斷精進。兩家公司通過技術實現對消費者的密切觀察,引領著零售行業,客戶滿意度很高,兩家電子商務巨頭都已進軍澳大利亞和印度,想要利用全球商務系統的數字化,來提高各自的市場滲透率。
我們比較了兩家公司不斷發展的業務模型,并比較了它們的增長情況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都分別通過全食品市場和盒馬鮮生參與高檔的雜貨零售。
阿里巴巴 | 亞馬遜 | |
成立時間 | 1999年 | 1994年 |
總部 | 中國杭州 | 美國西雅圖 |
總收入(2018年) | 562億美元 | 2329億美元 |
員工數量 | 103699 (截止2019年6月30日) | 647500 (截止2018年12月31日) |
覆蓋國家數量 | 天貓國際:77 速賣通:200+ 淘寶:9 Lazada集團:6 | Amazon.com: 17 亞馬遜全球:129 |
活躍用戶數量 | 近8億 (截止2018年9月) | 超過3億(其中有1億為Prime會員) |
經營類別/產品 | 核心商務 云計算 數字媒體 娛樂行業 創新業務 其他 | 在線商店 實體店 第三方銷售服務 訂閱服務 亞馬遜網頁服務 其他 |
代表實體店 | 盒馬鮮生 | Amazon Books Amazon Go ‘4-star’ stores Whole Food Market |
品牌電子產品 | 天貓精靈 | Echo devices Fire tablets Kindle e-readers |
*阿里巴巴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財年
來源:公司報告
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家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的技術公司。通過“新零售”概念,阿里巴巴努力保持在電子商務創新的最前沿,并將其身份擴展到大數據、物理基礎設施和移動支付方面。
相比之下,亞馬遜的產品和服務生態系統是以公司自有品牌為中心的。盡管亞馬遜沒有支付和金融平臺,但它會生產技術產品,并在其電子書產品上投入大量的資金。
資料來源:公司報告/ 科賽咨詢
內部開發技術正在推動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快速增長
盡管全球長期消費趨勢仍然是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強勁增長支柱,但支持其電子商務平臺的內部開發技術已發展成為實質性的業務。
阿里巴巴的云計算和亞馬遜的AWS作為細分市場,主要推動著兩家公司電子商務平臺的快速增長,而不是其核心電子商務業務。
如下圖所示,阿里云的云計算收入增長了84%,達到37億美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該部門在2019財年的運營虧損為8.21億美元。阿里巴巴的云技術為中國超過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提供服務,支持數據存儲、網絡虛擬化服務和大規模計算,還提供安全性、管理和應用程序服務,以及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IoT(物聯網)服務。
類別 | 收入 | 占總收入的百分比 | 較去年同期增長 |
核心商務 | 482億美元 | 86% | 51% |
數字媒體和娛樂 | 36億美元 | 7% | 23% |
云計算 | 37億美元 | 7% | 23% |
創新業務和其他 | 7億美元 | 1% | 51% |
總計 | 562億美元 | 100% | 51% |
資料來源:公司報告
根據公司報告,2018年,AWS收入同比增長47%達256億美元,占亞馬遜總收入的11%。如圖所示,AWS 2018年的營業收入總計73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68%,占亞馬遜綜合營業收入的59%。該部門支持亞馬遜的零售業務戰略,盡管其盈虧不大,但仍可擴大規模并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亞馬遜的收入流比阿里巴巴的要多樣化一些,2018年總收入的53%來自在線商店,實體店業務占亞馬遜總收入的7%。該公司于2017年收購了Whole Foods Market。
總結
盡管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業務范圍存在重疊——網上購物、零售等,但兩者的重點發展業務還是有著差別。阿里巴巴致力于保持技術前沿地位,不斷進行技術的研發并提供服務;而亞馬遜則仍然從自身品牌出發,來進行全球范圍的市場滲透。
科賽咨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