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自動售貨機視野觀察 作者 黃榮輝 深圳友寶科斯COO總裁助理)
當然,自動售貨機行業的最核心之一還是制造商,沒有了設備,行業就是無本之木,空中樓閣。
這十年進入售貨機行業且長盛不衰的企業,當屬三洋、三電、富士、松下幾家公司。
三洋實力雄厚,產品很快問世;三電起大早趕晚集,但也有靚麗的成績;富士則是典型的有花心栽花,無心插柳式的成功,在三電啟發下進入這個行業,并笑到最后。
松下嘛,不用說了家電王者,雖然沒有三菱一樣生產飛機的能力,研發售貨機還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還給同行業供貨,富士售貨機的壓縮機一部分就來自松下。
這點某國可要大氣一點,別競爭不過華為就成天想著玩釜底抽薪。
話說三電在三菱與VENDO合資(鏈接:售貨機中的戰斗機三菱的前世今生丨售貨機行業故事)同一年,也開始研發售貨機,第二年便研發成功噴水型果汁機。
為啥不像三菱一樣研發賣罐裝飲料的設備呢?與兩個公司的背景有關:三菱本身就有可口可樂裝瓶廠,研發設備目的是銷售自有產品;三電則是追熱點,前面提到的工業會的第一任會長單位星崎電機最先開發成功噴水型果汁機引爆市場,開發熱門商品的邏輯沒錯。
不過三電接下來幾年運氣不太好,連續遇到二次問題,一次是客戶違約,一次是股市暴跌。
客戶違約事件與某飲料廠家有關,預訂了大量三電的冷柜但不收貨,因為屬于定制機,導致庫存積壓,三電現金流出現了嚴重問題;現在的三電上海工廠,大家都知道生產自動售貨機,但銷量不大,他們自己人說,關鍵是冷柜的生意太好了,無暇顧及自動售貨機。
股市暴跌對三電的影響也不小,當時東證二部上市的三電股票成了賣空的標的,股價一瀉千里。
好在三電公司人品好,銀行都覺得這么優秀的企業跨了太可惜,幫助三電走出了暫時的困境。
三電但也錯過了自動售貨機發展的小高潮,按照現在的話來說,當時的三電還是家創業公司,家底小,禁不起折騰。
不過三電的理想一直沒有放棄,后來,成功開發瓶裝酒售貨機后,三電開發的兩款售貨機令其聲名遠揚。
1971年,應日清食品安藤百福社長的要求,三電開發成功杯裝泡面售貨機。
1972年,應Pokka谷田利景社長的要求,開發成功整機可切換成加熱或制冷的售貨機,Pokka銷量因此大漲。
現在我們看到的一臺設備內可同時制冷或加熱的售貨機就是在三電機型基礎上進行的改良。
而且還能充分利用加熱、制冷間的能源利用,如圖的熱泵技術。

中國有句古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運去金變鐵,時來鐵變金。
若干年后的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三電輕松收購了美國VENDO公司,相當于當時東京的幾套公寓的價值,泡沫經濟中的日本,東京一個公寓也要值5-6億日元。畢竟VEDNO年產能在5-6萬臺左右,和三電基本相同,只用幾個公寓的價錢就能把這家公司收購下來,是不是挺值的?畢竟多年下來積累了大量的生產設備,還有和三電同樣規模的產能。
三電的國際化版圖上從此又多了一個自動售貨機業務,為什么說又多一個呢,因為三電在汽車空調領域以產品“輕、靜、小”而蜚聲海內外,除了產品牛之外,三電汽車空調的國際化路線也是通過收購加速。
石油危機導致的美國經濟危機期間,三電收購美國米歇爾公司全球的汽車空調和壓縮機的銷售業務,在海外取得了飛速發展。
三電公司銷售額因此過半以上來自日本以外的數十家分公司及持股公司。
2005年,三電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開始自動售貨機及冷柜業務,三電的國際化道路可以說越走越寬。
其實三電本來家傳生意為紡織行業,但到了牛久保海平這一輩,對技術特別關注,無論是染色、紡織,還是后來轉型電器制造,信奉技術路線,所以才能在制冷方面獨樹一幟,有了冷柜、售貨機、汽車空調三類制冷相關的知名產品。
三洋自動售貨機業務雖然較三菱、三電起步晚些,但機種多、速度快,也因此,三電自動售貨機業務負責人黑河力才能成為第四任日本自動售貨機工業會會長。
三洋的現沖果汁機一問世就很驚艷,投幣式、電制冷,結構雖然簡單,但也足足領先了中國同行業至少40年,特別是冷水箱的溫度管理采用的電子控制,在全世界行業內尚屬首次。
在瓶罐裝飲料自動售貨機的生產上,三洋采取與三菱相同的策略:合資。
合資對象為美國的Cornelius公司,出資比例為:Cornelisu40%,三洋電機30%,東京三洋30%。
三洋以Cornelius公司的設計為基礎,改造成適用于日本的可口可樂瓶裝自動售貨機,恰逢可口可樂快速成長期,三菱重點轉向海陸空業務,設備一下線就成為當時的熱門機種,出貨量高達8萬多臺。
大阪世博會前,三洋開發成功日本第一款現調機,就是我們在KFC、麥當勞經常能看到的那種賣飲料的設備。
世博會期間,三洋進一步升級現調機,把喝可口可樂變成了樂趣,當然好評如潮。
此外,三洋還實現了一臺設備能銷售多種罐裝飲料的功能,在長達十幾年時間內保持著業內領先的地位。

我們最熟悉的“蛇型貨道”飲料機,也是這期間由三洋開發成功,至今蛇型貨道售貨機在亞洲,依然是銷售飲料的主流機型,經久不衰。
不過,三洋的優勢在富士轉型生產自動售貨機后逐漸被取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只給可口可樂供貨”導致的,其實不完全只針對可樂供貨,而是不給客戶的競爭對手供貨,通過這種方式以示忠誠,而富士電機則向全社會開放銷售,包括通過中間商進行銷售,三洋對中間商也采取的是保守策略。
富士電機進入自動售貨機行業,說起來還與三電有關,三電在經歷了合同風波及股票被賣空之后,公司嚴重透支,手上有新的售貨機訂單后,三電找到富士,希望以貼牌富士的OEM形式生產自動售貨機,富士以此為契機,涉足自動售貨機行業。
富士電機的主業與消費品相關的,唯有家電,但家電經營的還不好,在三菱、三洋自動售貨機生意正火的那幾年,富士家電的一群人還在頭疼如何擺脫家電的困境呢。
干就要干一票大的,富士家電最后決定也要像三菱、三洋一樣給可口可樂供貨,不,還包括百事可樂,都要供貨。
雖然當時富士的工廠也在研究牛奶自動售貨機,但為了搶進度,也決定象三菱、三洋一樣與美國同行業合資。
富士這招“追隨者戰略”玩的666。

這些事兒當然要由永井隆牽頭才合適,永井同時搞定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的過程值得說上幾句。
通過百事可樂地方廠介紹,再到東京百事可樂,再到當時美國百事可樂總部老板唐納德·肯德爾,通過總部關系搞定了日本百事可樂,繞了一下,效果更高。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一樣,要想成為其供應商,必須通過他的認證,這也是富士必須要找美國公司合資的原因,美國公司知道認證要求以及如何改進,合資會加速認證的過程。
百事可樂考察了富士電機,確認不是皮包公司后,介紹了美國一家公司給富士,富士再與其母公司Seeburg公司洽談合資事項。
合資這件事對富士來說很簡單,先有與西門子的合作在前,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合資手續通產省審批通過時,已經是60年代的尾聲,三菱、三洋在當時可以說遙遙領先。
似乎行業的第一個黃金十年與富士沒有關系,不過永井他們志在必得,因為能否從家電業務的泥潭中脫身,全靠這次機會。
所謂上下同欲者勝,富士同時布局世博會、可口可樂兩條業務線(百事可樂因為體量比可口可樂小,暫時放在了一旁),并雙雙取得優異成績。
進入七十年代,富士電機開始量產,這時三菱、三洋依舊是這個行業的雙雄,不過,一進入下一個十年,富士繞道超車,成為行業老大,長盛不衰。
(待續,第二個十年)
(文章來源:自動售貨機視野觀察 作者 黃榮輝 深圳友寶科斯COO總裁助理)
暨中百協自助售貨分會2019年理事會擴大會
(詳情請點擊)
.jpg)
主辦單位:中國百貨商業協會
中百協自助售貨行業分會
地點: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不夜城大酒店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遼河西路99號)
時間:2019.9.23-9.24
請掃碼報名
.jpg)